电话010-88998848 邮箱admin@transbit.cn

北京市场调查-市场调研公司-满意度调查 华夏经纬北京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稳步进展

时间:2018-06-08 13:51 阅读:1173 整理:市场调研公司

人民日报杭州6月8日电 (记者江南)教育部今日在杭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今年全国高校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已布局建设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教育部已同意并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国务院于2017年7月向全社会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给出了中国未来15年人工智能发展路线图。教育部遵循国家规划于今年4月发布了《行动计划》。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行动计划》,将适当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高校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扩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规模。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也将加大向人工智能领域优希人才的倾斜力度。同时,从“优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三个方面提出18条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行动计划》,高校要在3个方面承担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是加强科技创新。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蓬勃发展,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为此,《行动计划》提出聚焦并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正如潘云鹤院士所说,这在既有的应用技术领域外画出了崭新的跑道,在这些跑道上,中国有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超越。

高校承担的另一项重点任务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增量支持、存量调整,增加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建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种方式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将建设成为一级学科。

第三项重点任务是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示范应用,支持高校在智能教育、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领域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浙大已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领军企业联手,依托之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实现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社会创新需求的有效贯通。

《行动计划》明确了三个阶段目标: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免责声明: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QQ在线咨询
给我们留言

咨询电话

010-88998848

关注公众号

电话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