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技术产业智慧园区建设主要误区
时间:2019-08-06 11:24 阅读:1433 整理:市场调研公司
高技术产业智慧园区是由智慧城市的概念延伸而来,是基于园区数据化3.0发展而来,是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来改变企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交互效率,增强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实现更加智慧的园区。智能化园区是将人类智慧和智能技术融入园区的发展与管理中,它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应用管理体系,将园区的基础设施系统(水、电、煤气、交通、建筑等)、商业系统(含物联网)系统、社会系统、政务管理系统有机的整合,优化人与人、物人之间互动能力,提高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提高园区的协同和调控效能与效率。目前我国智慧园区在建设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分不清数字园区和智慧园区的区别和联系
分不清数字园区和智慧园区的区别和联系,对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园区的目的、目标、功能缺乏理性系统的认识,因此对建立什么样的园区不明确,需求描述不清楚,对总体规划的作用、目的等的价值缺乏基本认识,导致进入信息资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怪圈。更有甚的是面子和政绩工程,对智慧园区的实际作用不重视。
园区管理者认为只要有大量信息技术的设备即可,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智慧园区的的信息资源建设远远滞后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智慧园区规划就是要综合考虑园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未来,具体考虑园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入园企业的诉求、市场的变化趋势、重点和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现状和未来发展,公众影响力(就业、生活、子女教育等),和安全性(交通、生活、生产、治安、环境)、政务管理、商业运营有机协同和调控等各个系统的功能和要素。
对城市宽带建设、园区信息管理的基础、智慧园区实现功能进行评估,要设计出最大的自由空间,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等。做好规划,才能突出重点,加强时效,关注协调,重视链接。没有优秀的规划,不可能建设适合产业发展的智慧园区。
三、园区条块管理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
我国园区的建设基本以垂直业务系统为单位,信息之间存在壁垒和信息孤岛,很难实现横向的共享和联合,虽然很多园区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对信息资源没有进行分类、采集、管理和共享机制,导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的进入封闭状态,对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也缺乏与用户和公众的交流与互动,用户自我使用智能工具缺乏,线上线下不能及时互动和协调,信息编码和信息标准不统一,各个数据库相互独立,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园区、企业管理的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
很多园区目前发展现状和建设初期的设想有较大的现实差距,园区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比较滞后,组织之间制定的信息化标准不协调,对实际业务的支撑性不强。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使用功能逐渐完备化,我们建议有意建设智慧园区的,首先要组建内部工作组,对智慧园区建设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未来发展的可能需求认识更加清晰,必要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协助制定战略、流程、资源的协调发展智慧园区发展规划,对规划要认真推敲和论证,再投入硬件资金,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好软件开发工作。

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